摩托車繞樁考試(通常為科目二考試項目)的桿距設置需遵循國家統(tǒng)一標準,具體參數(shù)及要求如下:
一、核心標準參數(shù)
樁桿間距(橫向)
標準值:樁桿邊緣間距為 2.5米(誤差±5厘米)
依據:根據《機動車駕駛人考試內容和方法》(GA 1026-2022),兩輪摩托車繞樁考試采用此標準。
樁桿尺寸
直徑:0.1米(10厘米)
高度:0.5米(地面至樁桿頂端)
材質:通常為PVC管或輕質金屬,確保安全。
路線布局
樁桿呈直線排列,共5根樁桿,形成4個間隔。
起點至一桿距離:3米,末桿至終點線距離:3米。
二、考試車輛與操作要求
車型適配
兩輪摩托車(E照):車輛寬度≤0.8米,繞樁時車身需保持直立。
三輪摩托車(D照):桿距可能放寬至3米,以適應車輛寬度。
關鍵規(guī)則
禁止壓線:車輪不得觸碰或越過樁桿延長線(地面標線)。
碰桿判定:車身或考生肢體觸碰樁桿即扣分,倒桿則考試不合格。
中途停車:允許短暫停車調整,但累計超2次或超5秒直接不合格。
三、訓練與考試技巧
視線管理
提前觀察下一樁桿位置,用“余光法”保持車身與樁桿間距。
油門控制
保持勻速(建議時速5-10km/h),避免急加速導致失控。
轉向時機
車身過半樁桿時開始轉向,利用“推把法”微調方向。
四、國際對比(參考)
日本:樁距2.4米,強調低速控車能力。
歐洲(部分國家):樁距3米,允許更寬泛的路線選擇。
總結
國內摩托車繞樁考試以2.5米樁距為核心標準,結合車輛類型和場地布局,考察考生對車身空間感知、油門與轉向的協(xié)調控制能力。建議通過模擬訓練熟悉路線,并掌握“慢速通過、提前轉向”的應試策略。